央广网8月16日消息(记者王蕾)近年来,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热度在全球领域爆发,包括自动驾驶、服务型机器人等领域的研究也备受瞩目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于8月15日开幕,来自世界各国的机器人领域的专家、企业齐聚于此。
在8月15日的开幕式上,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开幕致辞中表示,五年来,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年均增速接近30%,2017年达到近70亿美元,其中工业机器人产量超过13万台。虽然机器人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,但仍面临诸多挑战,核心技术尚待突破,应用领域有待拓展,法律法规体系亟待完善。
日本千叶工业大学教授王志东在接受央广网采访时,首先肯定了中国在机器人领域的发展,他指出,在高智能及简单处理方面,比如人脸识别、声音识别等方面,中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,同时他也指出了现阶段仍需正视的问题及努力的方向。他表示,对于机器人来说,除了以上技术,还要有传感器、驱动系统等机器人零件的硬件支持,才能够让机器人有效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。“我注意到这两年国内很多公司已经在下功夫做这些实事了,未来三到五年,相信中国会推出很强的机器人产品到世界上。”王志东说道。
机器人零件始终是机器人向智能化迈进的最大阻碍。王志东介绍说,虽然日本在近20年来很认真的研发出一些高质量的传感器,但由于市场的限制,企业缺少刺激,在创新开发方面进步较慢。而在中国,很多人在很认真的从事新技术的研究与创新,技术日渐接近国际先进水平。王志东认为,开放的市场会刺激机器人相关产业的发展,而中国未来很可能会比日本、美国进展迅速。同时,积极的政策对机器人开发具有促进意义,推动整个产业向前走。在产品方面,由于自由度相对较高,产品的研发与创新相对来说速度较快。
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分析,2017年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超过250亿美元,增长20%以上,预计2018年将达300亿美元。业内人士称,充满巨大潜力的机器人,正在开启智能新时代的大幕。